赛虹桥
被阅读次数: 42885 发布时间: 2013年04月30日 16:37

该桥位于南京市建邺区长虹路南,应天路银桥大市场路口。明朝初年建,始名“赛工桥”,后改为“赛虹桥”。现存桥瓮3座。1983年2月定为雨花台区文物保护单位。2002年区划调整后,归属建邺区管辖。2005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关于赛虹桥,还有一段传说。

 

赛工桥之名,源自朱元璋筑南京城的一些传说和笔记。明末朱国祯在他的《涌幢小品》中写道:明太祖筑南京都城外郭城时,让工部和应天府分段包干。应天府包干的是从驯象门起的八个城门的地段。这个地段的外郭城筑好后,筑城专款尚有节余。再一算时间,还能赶在工部包干的地段竣工前,造好一座桥。于是就用这笔余款,又搞了这个筑城之外的项目,即赛工桥工程。应天府造桥的目的,是想在明太祖面前夸耀一番:我们小小应天府地方政府,敢于和中央的一个大部——工部比赛一番。相传为这件事,朱元璋将工部狠狠地训斥了一顿。应天府一听工部挨训,自知犯了“轻侮上台”之罪,少不了要穿小鞋,赶忙到工部去赔罪道歉,并引用唐代杜牧《阿房宫赋》“长桥卧波,未云何龙?复道行空,不霁何虹?”之句,将赛工桥改名为“赛虹桥”。

 

但是,南京老百姓称它为“赛公桥”。历代相传,这座桥是江南巨富沈万三的儿媳妇出资建造的。朱元璋建南京城时,由于国家草创,国库空虚,自知靠国家财力,无法完成这样庞大的工程。于是,他采取敲竹杠的办法,要江南富户“认捐”南京城的筑城费用。相传吴兴富户沈万三,为了讨好明太祖,独认了建城费用的三分之一。后来,又认捐了建造都城外郭费用的一半。沈万三是个大手大脚花钱,什么事都毫不在乎的大阔佬,城一筑好他就逍遥自在起来,对一些辅助建筑不放在心上。他的儿媳妇一看这样下去非出大事不可。因为沈万三和明太祖是立过“赌约”的,误期就要杀头。他的儿媳妇是个聪明人,知道公公是从来不听规劝的,就采用激将法,促使公公加快工程进度。她拿出自己的私房钱,日夜施工,抢在沈万三之前,造好了这座桥。所以人们就称它为“赛公桥”。

公众号

开放时间

少儿读者区、成人读者区每日 9:00~18:00(周三9:00~11:30),24小时自修区全天开放(每周三11:30至次日9:00闭馆)。

咨询电话

咨询电话 (025)58800423

意见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