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由建邺区图书馆主办、南京长江江豚科教中心承办的《身边的小龙》讲座活动在建邺区图书馆展开。子丑寅卯,辰巳午未,我们迎来了一条“小龙”。
很多人谈蛇色变,一提到蛇就反感害怕。蛇却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别的地位,顺口溜、成语、诗词、歇后语、演义里洋洋大观,无处不“蛇”。范围不可谓不广,名头不可谓不大。
可不是么?“贪心不足蛇吞象”有之,“李寄斩蛇”“白蛇传”有之,“毒如蛇蝎”有之,“引蛇出洞”有之,“打草惊蛇”有之......小编老家还有“见蛇来财”的说法。
除了我们中国,蛇在外国文化中有怎样的地位?代表了什么?人人都熟悉蛇,可是你真的了解它吗?“小龙”、“长虫”,甚至“蛇”这个称呼,只是俗名,它在生物学上的正式名称,叫做什么?
南京生存着哪些本土蛇类?有毒吗?万一被咬了怎么办?在那些我们不注意的地方,作为自然生态系统里的关键角色,它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本次讲座特邀在《博物》等杂志的科普撰稿人、从事自然科普教育工作十余年、研究中外文学及历史的专业讲师授课,带领读者重新认识身边的“小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