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时八节听弦歌-处暑节气 建邺区图书馆传统节日青少年文化活动总结
被阅读次数: 13950 发布时间:

“处暑满地黄,家家修廪仓。”处暑,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四个,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。为了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处暑的由来和风俗,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,在处暑节气即将到来之际,建邺区图书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了处暑节气主题活动。

处暑,“处,去也,暑气至此而止矣”,即为“出暑”,表示炎热的酷暑结束,三伏已过或接近尾声,日期在每年的8月22-24日。活动现场,老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,带领孩子们学习处暑节气的气候特点与民俗文化。现场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,时不时向老师提一些问题,一问一答中,在快乐的学习氛围里,孩子们学习和了解了处暑节气和三侯特点,以及吃鸭子、放河灯、开渔节等习俗。

“离离暑云散,袅袅凉风起。池上秋又来,荷花半成子.....”老师带领孩子一起朗诵白居易的一首处暑诗歌,孩子们清脆悦耳的声音在教室里久久回荡.....

接着老师带领大家制作处暑节气香囊,首先介绍香囊的中药组成部分、药效及制作方法。随后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取自己喜欢的布料开始制作香囊。不一会儿,一枚枚精巧的香囊就做好了,孩子们高兴的拿起香囊左闻闻,右闻闻,嘴巴里说着好香啊。老师告诉孩子们香囊可以挂在自己的书包上,也可挂在车子里用来净化空气。孩子们一听,纷纷抢着说“我要挂在自己的书包上”“我要送给爸爸挂在车里”,现场氛围极为欢乐。

七夕至,吃糖粿。最后孩子们迎来了令人期待的手工环节——制作七夕唐菓子。老师通过PPT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唐菓子的历史文化、使用工具以及制作方法。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,通过揉、捏、压、推、剪、叠等步骤,不一会儿,一个个小巧玲珑,惟妙惟肖的唐果子呈现在眼前,放在掌心仿佛一件精美的艺术品。孩子们都想一口吃下去尝尝味道,又有点舍不得。

通过活动的开展,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,同时让孩子们了解处暑节气由来和民间习俗,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,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得到传承。

公众号

开放时间

少儿读者区、成人读者区每日 9:00~18:00(周三9:00~11:30),24小时自修区全天开放(每周三11:30至次日9:00闭馆)。

咨询电话

咨询电话 (025)58800423

意见反馈